EN
新闻公告
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新闻

永利集团3044官网欢迎您土木工程专业2024年度海外实习(行知世界项目)

发布日期:2024-08-30

行天下求合一,

别中外而知世。

继往昔且开来,

欲孜孜以求索。

6.png

             永利集团3044官网欢迎您-大阪工业大学实习调研团集体合照

8月5日,永利集团3044官网欢迎您土木工程专业19名同学从北京出发前往日本大阪,开始了土木工程专业第一次海外实习(即“行知世界”2024项目)。国际实习期间永利集团3044官网欢迎您同学与大阪工业大学的13名同学展开交流讨论,确定了6个分组,并制定了项目调研计划和方向,并对日本和中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结构抗震等做了对比研究和成果交流。

1.png

分组讨论

6个小组(城市规划、房屋设计、结构抗震各两组)将调研目标设定在大阪、奈良、京都等在城市规划、建筑、结构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各组同学通过分组讨论、实地走访、资料查阅等方式分析中日以寺庙、宫殿等为代表的古代建筑和城市规划的异同,对比古代、现代抗震设计的特点讨论未来抗震发展和趋势、梳理土木工程传承与发展、规划专业、事业的当下和未来。

参观篇

1、大阪工业大学八幡试验场

8月6日下午,我们来到了位于大阪地区规模最大的具有原位试验功能的八幡实验基地,在大阪工业大学权老师的讲解和翻译下,我们现场观摩了正在进行的钢筋混凝土抗弯测试试验,权老师详细讲述了该实验的模拟模型、实验原理以及实验过程,另外还详细介绍了几个实验场里与国内相似的实验原件和大型设施,比如单轴抗压试验设备、桥梁受压性能测试和建筑材料耐火试验。

试验现场

14.png

参观结束后合影留念

2、大阪木材中介会馆

8月9日,为了解木结构的发展和在城市建设中作用,实习团前往大阪木材中介会馆参观学习。大阪木材中介会馆位于大阪市中心,是日本首座耐火木造办公楼,荣获第13届最佳环境共生奖、日本国土交通大臣奖,以及日本最佳设计奖等诸多奖项。

大阪木材中介会馆共三层,并且使用其国内的木材。和中国国情不同,因为日本森林资源丰富,大批树木生命周期达到使用年限,但使用率却非常低。为了提高木材使用率,促进森林树木更新,日本政府制定了许多的法律条例来鼓励支持使用木材建造,但是对于把木材作为建材使用仍有诸多限制,比如砍伐的木材都是生命年限将至,达到使用要求的木材。与混凝土相比较,木材在防火、防水、防晒三方面要弱化很多。在日本会根据地区的不同设置不同的防火要求,而该馆所在位置是防火要求最高的。为了克服上述三大难题,他们通过采用防火力强的木材构造、保护木材的外包装以及被天然木材包围的内部装配三方面入手,逐一攻克。

通过参观学习,了解世界上对木材这种传统结构材料的使用状况和木结构设计理念,对我国建筑结构和谐发展具有启发性意义。

10.png

大阪木材会馆前合影留念

木材收集格及内部楼梯展示


调研篇:

1、建筑设计组:中外古建筑调研和对比

8月7日和8月8日的两天时间里,各个小组根据自己的选题针对性的参观了两个城市的古建筑,如奈良的唐招提寺、药师寺、东大寺、平城宫以及京都的二条城、清水寺。经过研究和对比,两地的古建筑明显受到了中国唐代长安城的影响,这种影响建筑设计风格上表现明显,如相似的屋檐大出挑、‌斗拱和色彩运用等。

19.png

清水寺木结构

在中国和日本的传统建筑中,红色都是常用的颜色,它代表着喜庆、热情和祥瑞。在中国,红色尤其在宫殿建筑中使用得非常广泛,而在日本,红色则常用于神社和寺庙等建筑中。

白色的使用:白色在中国和日本的传统建筑中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代表着纯洁、高雅和神圣。在中国,白色常用于屋脊和门楼等部分,而在日本,白色则常用于墙体和纸门等部分。日本古建筑的屋顶比中国古建筑的屋顶要大一圈,在立面上屋顶占比更大。可以从中国的佛光寺东大殿和日本的唐招提寺金堂的对比中直观看见这种差异。

18.png

奈良唐招提寺

11111.png

京都清水寺

这种影响‌使得日本的古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古建筑有着相似的风格和特点。虽然奈良和京都的古建筑与中国古建筑有着深厚的联系,‌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如“小屋组”结构的出现,‌这种结构有助于屋顶结构的塑造,看上去更加宏伟壮观。‌‌

组员的收获与体会:

吴世豪:本次大阪之行,收获良多。我们小组主要调研日本建筑设计的特点,为此我们去到了京都的八坂神社、清水寺、伏见稻荷神社以及奈良的东大寺。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我详细对比了清水寺与中国古代建筑的建筑设计形式,包括建筑结构、壁柱的彩绘雕刻以及建筑布局三方面的对比,我学到了许多之前未曾接触过的知识,包括悬造式建筑、独特的建筑布局等等。同时,我还学习了木建筑的相关知识,了解了日本试验场的设备及作用,体验了日本本土的风土人情。这些经历无不使我获益良多,希望还有机会能参加这个项目。

罗祺瀚:大阪之行对于我们小组的建筑设计调研来说收获颇丰。我们考察了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对奈良、京都的古代建筑进行了调研,参观调研了唐招提寺、药师寺、二条城以及京都御苑等寺庙及宫殿,同时比较中国古代建筑与日本古代建筑,力求完整地发掘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次调研使我们认识到,中国和日本古建筑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它们都各自发展出了其独特之处,不同的地理和文化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建筑风格;我们还认识到建筑设计不仅要注重美观,还要因地制宜地考虑与周围环境的适应和协调。日本的建筑风格给了我们宝贵的启示,为我们将来的建筑设计工作带来新的思考方向。


2、城市规划组:古今城市规划的异同

日本的古代城市规划受到中国文明的影响,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日本的都城规划,如京都和东京,虽然也采用了类似的网格状布局,但在细节上有所不同,如对自然环境的融合和对宗教建筑的重视。

这主要体现在城市布局、古代城市规划理念‌例如奈良的平城京采用了棋盘式城市布局,主要街道纵贯南北,这种布局在长安城也有所体现;

6222.png

 八坂神社布局图与长安城布局图

两国现代城市规划也是各具特点,从空间布局上看:中国倾向于更广阔的空间布局,注重大型公共建筑和标志性建筑的建设,强调城市的天际线和现代化形象。而日本由于土地资源有限,日本的城市规划更注重空间的垂直利用和紧凑型发展;

交通规划方面: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强调快速交通网络的发展,如高速公路和地铁系统。日本除了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日本的城市规划还特别强调步行友好和自行车出行;

历史文化保护:中国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化发展的平衡是一个挑战。而日本在现代化进程中较为注重传统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居住模式:中国城市居住模式趋向于封闭式小区,强调社区的安全和管理。而日本的居住区更多样化,既有现代化的高层住宅区,也有保持传统风格的低层住宅区;

公共空间:中国公共空间规划注重广场、公园等大型开放空间。但日本公共空间规划更加注重小而美的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以及人与自然的融合。


苏涵:此次大阪的交流会中,我们与日本学生一同对日本古代建筑的建筑规划与建筑的整体风貌进行细致的观察与深入的讨论。在走访各个古建筑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日本古建筑规划与中国类似,但其中又有不同之处。中国建筑整体呈现对称美感,而日本的建筑规划整体呈现出了部分对称,整体在不对称中寻找平衡的样貌。同时,日本许多古建筑依山而建,顺应了自然地貌,体现了自然与人类共生的理念,使得建筑与自然相得映彰。

郭良宇:在此次大阪之行中,我们同来自大阪工业大学的Karin和Kazuma两位同学围绕中日城市规划历史和发展对比进行深入探索,收获颇丰。我们前往东大寺、金阁寺、清水寺、伏见稻荷大社等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古建筑进行实地考察与交流,学习了解了日本古建筑的风貌特点,同时与我国的佛光寺行进行了对比。这些宝贵的经历,将为我们后续的学习研究提供有力支撑,激发更多灵感。同时,团队成员间的紧密合作与相互交流,也让我们在异国他乡收获了珍贵的友谊与成长。大阪之行,满载而归,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日本友人对待科研严谨认真的态度和对待老师同学得体的礼仪,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优秀品质。我想,国际交流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看到世界是什么样的,让我们保持紧迫感,始终怀着一颗谦逊的心前行。

3、结构抗震组:抗震特点设计对比

从日本的古建筑开始,就体现出一定的抗震理念:基石被放置在建筑物的基础处,它们被直接放置在地面上或埋入地下,以广泛分布负载并防止沉降。在传统日本建筑中,采用了一种称为“基石建筑”的技术,即在地震中,柱子会移动,建筑物会灵活摇摆,从而防止其倒塌。这种智慧也影响了现代隔震结构。

264.png

古建筑基石

京都清水寺与山西悬空寺的比较:

清水寺其高达13米的舞台由18根优雅的榉木(也称为“泽樟”)柱子支撑。这些柱子根据山谷的坡度以不同粗细排列,并通过称为“贯”的厚榉木板连接在一起,作为连接器。这种传统的施工方法被称为“悬造”(或“悬挂建造”),它利用木材元素的格子状组合相互支撑,有效地分散冲击和振动。而悬空寺的建筑结构采用了以半插入的飞梁为基础的建造方法,即在悬崖岩石上开凿孔洞,并插入粗大的木梁作为支撑。这些木梁深深穿透岩石内部,牢固地支撑着整个建筑。

2222.png

悬空寺与清水寺

在现代的抗震设计要求方面,两国也存在明显差异:抗震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详细地调研。中国的抗震技术主要包括传统的抗震构造措施和现代抗震技术的发展。例如,在古建筑中,木结构因其良好的弹性和特殊的构造做法(如榫卯节点、斗拱等)而具有优秀的抗震性能。在现代建筑中,则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等新型建筑材料和抗震技术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日本的抗震技术相对更为先进和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抗震构造措施外,日本还大力发展了制震和免震等新型抗震技术。制震技术通过让建筑物在地震中晃动时将地震能量集中在一个地方造成损害,但其他部分不会发生损毁;免震技术则通过在建筑物之间加入橡胶弹性垫或摩擦滑动承重座等装置来降低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这些技术使得日本在地震频发的情况下能够保持较低的灾害损失。

2266.png

日本免震技术的介绍

2225.png

免震技术材料

刘佳羲:我们组的调研方向是日本古建筑的抗震设计,经过实地考察,八坂塔通心柱结构与应县木塔内外筒柱框架剪力墙结构、榫卯斗拱结构、梁板柱之间连接、礎石作用原理(cornerstone、即古建筑隔震石墩),东大寺双层屋顶结构,以获得更大纵向空间。清水寺依山建造,采用底部刚性支撑结构,日式节点。设计上与国内悬空寺类似。在建造方式上国内钻孔,木梁进入,楔子敲进木梁,与现在膨胀螺栓类似,可获得较大纵向支撑力。世界古建筑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建筑结构和抗震设计上,有赖于节点的设计,用料的扎实,还有地基的牢靠,是建筑史上光辉绚烂的一笔。

马国宁:将书本打开,走出世界看看。在本次的“行知世界”之旅中,我对日本建筑的抗震设计有了一定的学习与认识。参观大阪的木材会馆、空中庭园,奈良的春日大社、奥村纪念馆,以及京都国立博物馆、火车站和美术馆等地,都让我感受到了抗震技术的重要性。

传统木结构与现代化抗震技术的结合,展现了日本建筑在注重环保与传承设计的同时,如何确保安全与舒适。在奥村纪念馆,我亲身体验了免震装置的巧妙设计,它不仅保护了古现代建筑,还提升了抗震能力。京都火车站的桁架结构和平安神宫的精细抗震设计,更让我惊叹于工程师们的智慧。

此次研学,作为土木工程学生,我认识到抗震设计不仅关乎建筑的安全,更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这将是我们专业学习之旅中最为珍贵的一页。

加入城市规划组和结构抗震组的内容

交流内容四:成果展示答辩

8月10日上午,各组同学携手日方同学整理近几天收集的资料,分别从城市规划、房屋设计、结构抗震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深度剖析中日两国古建筑的异同,六个小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成果展示。李老师和权老师也通过对每个小组的提问,进一步对于同学们此次交流学习的收获表示肯定。

11.png

答辩结束合影留念


友谊篇:

8月6日上午,北科大一行来到大阪工业大学,双方同学们依次自我介绍,并完成分组。随后北科的同学将一枚刻有“上善若水”的木质书签赠予大阪工业大学的同学作为见面礼。

9.png

赠送书签

简单的认识和交流过后,大阪工业大学的同学们热情地帮助北科大同学们在食堂完成点餐,一起享受美味的午餐

8.png

学校食堂吃午饭

吃过饭后,大家来到大阪工业大学的图书馆参观,开阔的风景,丰富的藏书,精心的室内设计让大家感到心旷神怡

4.png

学校图书馆

第一晚参观试验场后,大家乘坐校车回到学校,大阪工业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为大家精心准备一场欢迎晚宴,位于16层的空中餐厅可以将大阪夜景尽收眼底,可口的寿司,脆嫩的烤鸡,绵密的布丁…全自助的用餐方式让双方同学得到更充分的交流互动。

2.png

晚宴现场

感谢

衷心感谢学校、学院为土木木工程专业提供了国际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感谢大阪工业大学的全体师生的组织和协调。

此次活动,不仅加深了两校之间的专业交流,更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相互学习和沟通的平台。未来,土木工程国际化交流将为同学们开创更为广阔的平台,进一步携手世界同仁共进,互学共鉴。此次“行知世界”活动助推的北京科大学-大阪工业大学友谊之树定会在彼此的悉心呵护中根深叶茂,硕果累累。共话友谊情不尽,跨越山海再相会!

日本同学机场送行合照

写在最后

去时骤雨,心思大庇天下。归来晚霞,更要山河壮美!——身为土木人,我们肩负着铸就百年基业、助力民族复兴的使命,让每一座建筑都成为时代的见证,每一项工程都凝聚着智慧和力量。

17.png

返校途中的绝美晚霞